张文新教授

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

山东省脑科学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

简历

张文新,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、党委原副书记,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、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带头人、心理学部部长,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,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,山东省“脑科学与心理健康”重点实验室主任,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领军人才,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。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心理学会会士(Fellow)、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
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,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校园欺凌防治、发展心理病理学和发展行为遗传学。承担科技创新2030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”重大项目课题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20余项。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Chi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、《心理学报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文264篇,其中顶刊55篇,5项成果进入国际权威教材Adolescence(第1213版;McGraw-Hill出版)。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(人文社会科学)奖一、二、三等奖、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、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励20余项。

聚焦心理学前沿问题,取得国内外公认原创性成果。在国内开创并引领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,系统揭示多系统基因的环境敏感性,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验证遗传-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观,深化心理病理问题G×E交互作用机制的理解。丰富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学术体系,历时10年建成我国首个大规模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数据库(LSCCA项目),系统揭示社会行为与心理病理问题的发展特征、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关联,对发展连续性与个体差异性、发展级联效应等理论问题提出原创性见解;确立中国父母教养类型学模型,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中国文化特有的严慈型教养,对心理发展的文化差异性提出深刻洞见。

服务国家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,提出基础性、战略性解决方案并产生实效。开辟并引领我国校园欺凌研究,系统揭示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特点、机制;自主研发具有显著实效的中国3H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方案,为我国校园欺凌防治提供科学方案。建成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,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政策咨询等方面持续发挥先导和支撑作用,有力推进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针对基础教育改革、校园欺凌防治、学生心理健康,发挥智库作用,11项咨政报告被全国政协、教育部、新华社内参等采用;主研我国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,7项成果被教育部采纳,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(2022)。